銀針茶的採制工藝:每年清明前三加盟茶飲、四天開採鮮葉,以春茶首摘的單一茶尖製作,制1公斤銀針茶約需5萬個茶芽。

 

其製作工藝精湛,對外形則不作修飾,務必保持其原狀,只從色、香、味三個方面下工夫。茶予茶經攤青、殺青、初包、複烘、攤涼、複包、足火等工序,歷時72小時。製作特點為殺青、烘焙均以較低溫度進行;殺青動作須輕而快,既適度又避免芽斷毫脫;烘包發酵時用桑皮紙包裹,歷時長達60小時加盟茶飲。近幾年來在工藝上又作了改革,改“殺青”為“蒸青”,提高了芽頭在杯中的豎起率。

 

君山銀針,獨具韻味,其成品外形芽頭茁壯,堅實挺直,白毫如羽,芽身金黃光亮,素有“金鑲玉”之美稱;內質毫香鮮嫩,湯色杏黃明淨,滋味甘醇甜爽,葉底肥厚勻亮。

 

這黃茶中的世間珍品,如若以玻璃杯沖泡,則別有一番奇美景象:當以沸水稍待落滾注入杯中時,芽頭開始沖向水面,幾分鐘後,茶芽徐徐下沉,由橫臥漸漸懸空豎立,加盟茶飲沉浮起落,往復三次,趣稱“三起三落”;氣泡偶爾留於芽尖,如雀喙含珠;最後茶芽豎立於杯底,似鮮筍萌發,刀槍林立,茶形與湯色交相輝映,茶香四溢,麗影飄然。飲者在此時此際,目視杯中奇觀,品嘗銀針鮮香,是何等賞心悅目,心曠神逸啊!

 

君山銀針,以其高超品質,奇異風韻,贏得了中外茶學界和品茗者的極大興趣和高度評價。湖南省岳陽市茶葉公司出品的君山銀針,先後於1954年、1956年參加萊比錫博覽會時引起轟動,並在1956年萊比錫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,茶予茶從而馳名中外。自1980年以來,多次被評為湖南省優質名茶加盟茶飲;1982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優質名茶,1983年獲外貿部頒發的優質產品證書。近年來出口日本、美國和港澳地區;國內如北京等大城市有少量銷售。

 

3.溈山毛尖溈山毛尖,產于湖南省寧鄉縣大溈山的溈山鄉。溈山為高山盆地,自然環境優越,茂林修竹,奇峰峻嶺,溪河環繞,蘆花瀑布一瀉千丈,常年雲霧飄渺,罕見天日,素有“千山萬山朝溈山,人到溈山不見山”之說。山中有唐宣宗李悅朝廷宰相裴休①修葺——武則天所建“十方密印寺”,為佛教聖地,常年香火不斷,寺內鼎盛時期僧侶多達一千餘人,在日本、東南亞一帶享有崇高聲譽,故有“名山、名寺、加盟茶飲產名茶”之稱。

 

這裡年均降雨量達1670毫米,氣候溫和,光照少,空氣相對濕度在80%以上,茶園土壤,為板葉岩發育而成的黃壤,土層深厚,腐殖質豐富,茶樹久受甘露滋潤,不受寒暑侵襲,根深葉茂,芽肥葉壯。

 

溈山毛尖的製作工藝與成茶品質: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,無殘傷、無紫葉的鮮葉,經殺青、悶黃、輕揉、烘焙、熏煙等工藝精製而成。其中熏煙是溈山毛尖的獨特之處。成茶外形微卷成塊狀,色澤黃亮油潤,白毫顯露,湯色橙黃透亮,松煙香氣芬芳濃郁,加盟茶飲滋味醇甜爽口,葉底黃亮嫩勻,頗受邊疆人民喜受。被視為禮茶之珍品,歷代名茶馳名中外,暢銷各地。1986年榮獲名優證書;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牌獎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