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茶製作工藝與品質特色:加盟創業普陀山茶一年僅采一季春茶,于穀雨前開園,採摘一芽一、二葉初展,經揀剔、攤放、殺青、輕揉撚、炒二青、炒三青、烘乾或輝炒乾燥等工序,其製作略同洞庭碧螺春。

 

該茶從栽種到採制,特別注重潔淨,茶樹從不施肥,僅耕除雜草,以草當肥;對炒茶用鍋,每炒一次,須刷洗一次。其成品茶,色澤翠綠微黃,茶湯明淨,香氣清馥,滋味雋永,爽口宜人。

 

普陀山種茶,約始於1000年前的唐代,其時佛教正在中國興盛起來。寺院提倡僧人種茶、制茶,並以茶供佛。僧侶圍坐品飲清茶,談論佛經,飲料加盟客來敬茶,並以茶酬謝施主。據《定海縣誌》載:“定海之茶,多山谷野產。

 

普陀山者,可愈肺癰血痢,然亦不甚多得。”清康熙、雍正年間,始少量供應朝山香客。清末,由於輪渡通航,香客及遊覽者大增,從而促進了佛茶的發展。新中國成立後,茶園擴展較大,並建立了茶場。1980年以後開始正式對外銷售。

 

56.湄江茶湄江茶,產於貴州省湄潭縣湄江河畔的貴州省國營湄潭茶場。湄江茶屬高檔扁形綠茶,以其色翠、馥鬱加盟茶飲、味醇、形美“四絕”而著稱於世。

 

湄江茶創制於1943年,迄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,1954年正式命名為湄江茶,1980年改為湄江翠片,1993年恢復原名——湄江茶。

 

湄潭茶場,地處黔北湄潭縣城區境內。湄江河沿湄潭縣城流經全境。三面環水,山青水秀,兩岸茶山連片,素有茶鄉的美稱。湄江河兩岸質地優良,土層深厚肥沃、疏鬆而濕潤,多為酸性或微酸性砂質土壤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常年氣溫在15℃左右加盟飲料,年降雨量在1100~1200毫米,空氣清新,雲霧繚繞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,雨熱同季,暖濕共節。

 

茶園海拔750~1200米,晝夜溫差大,加之年日照率較低在35%以下,散射光較多,光和作用平緩,茶葉纖維不致突然變粗變老,較長地保持芽葉柔嫩,有利於茶葉內芳香物質、蛋白質、氨基酸、咖啡鹼、維生素、茶多酚等營養物質的形成和聚集。

 

湄潭江茶的採制工藝及其成品特色:產品原料採用全國十大名茶品種之一——湄潭苔茶群體品種的鮮嫩芽葉精製而成。飲料店該品種具有生長旺盛、節間較長、葉質肥嫩、芽葉肥壯的特點。于每年清明前後5至7天開園採摘,以清明前為最佳;採摘標準為碧綠或黃綠的一芽一葉初展、幼嫩成朵的茶葉。

 

鮮葉要求無機械損傷,鮮嫩勻齊,當天采的鮮葉當天加工完畢。其加工採取手工炒制方法,經攤晾、殺青、理條、攤晾、二炒整形、再攤晾、輝鍋磨光定型,再經篩分揀剔、拼配包裝等工序。

 

手工操作中有拉、抖、帶、拓、攤、磨、壓、甩等多種手勢,工藝精細,保證了湄江茶的獨特風格。其成品茶外形似瓜子仁,平直光滑勻整;色澤翠綠,油潤有光;香氣清高持久,回甜濃厚;葉底嫩綠微黃明淨,勻齊完整;若泡在杯中品飲,一旗一槍,勻嫩成朵,芽葉直立,栩栩如生,別有一番韻致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