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.六安瓜片六安瓜片,簡稱片茶,以其外形似瓜子,加盟飲料呈片狀而得名。

 

產于安徽省六安、金寨、霍山三縣金寨、霍山舊時同屬六安州,以金寨縣齊雲山鮮花嶺蝙蝠洞所產之茶品質最佳,又稱“齊山名片”。為我國著名綠茶品種之一。產地位於皖西大別山區,山高林密,泉水潺潺,雲霧彌漫,空氣相對濕度70%以上,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,尤以蝙蝠洞周圍,蝙蝠翔集,排撒糞便,富含磷質,成天然肥料,致使土壤肥沃,茶樹生長繁茂,鮮葉蔥翠嫩綠,芽大毫多。

 

採制工藝與茶質:加盟創業採摘季節,較其他高級茶遲半月以上,高山區則更遲一些,多在清明後、穀雨前進行。以采“開面”上端一芽三葉為宜,可略帶少量一芽三、四葉。第二道工序為摘片,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,先摘下第三葉,再摘下第二葉,然後摘第一葉,最後將芽連同上部嫩梗與下部的粗枝或第四葉拆開,同時作了精細分級。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。最後烘焙工序是在炒至萎凋狀態,葉片柔軟後,及時出鍋進行烘乾。每次烘葉量僅2~3兩,烘至色澤翠綠均勻,白毫顯露,茶香充分發揮時,趁熱裝入容器密封貯存加盟飲料店。其成品,葉緣向背面翻卷,呈瓜子形,湯色翠綠明亮,香氣清高,味甘鮮醇。茶品分為名片與一、二、三級共四個等級。用開水沏泡,形如蓮花,湯色清澈晶亮,尤以二道茶香味最好,濃郁清香。又有清心明目,提神消乏,通竅散風等功效。

 

六安產茶始于唐代,而六安瓜片從明清以來即享有盛譽。

 

明代聞尤《茶箋》一書稱:“六安精品,入藥最佳。”該茶始于明代初年,多作為宮廷貢品。最初出現在市場上約在1905年~1920年間。1982年在長沙全國名茶評選會上,被評為全國名茶之一飲料店,1986年在福州評比會上,再次被評為全國名茶,1990年商業部在河南省信陽市召開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,由金寨縣茶葉公司生產的齊雲山名片,第三次被評為全國優質名茶。銷往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山東、河北等省市,出口香港等地。

 

13.文君綠茶文君綠茶,以其產地為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——四川省邛崍縣而得此溫文爾雅的芳名。

 

卓文君,是漢代臨邛今之邛崍大富豪卓王孫的掌上明珠,是一位詩詞歌賦,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的漢代著名才女。

 

青春寡居在家加盟茶飲。時值年少孤貧的漢代大才子、辭賦家司馬相如,從成都前來拜訪時任臨邛縣令的同窗好友王吉。王縣令在宴請相如時,亦請了卓王孫座陪。後來卓王孫為附庸風雅,巴結縣令,請司馬相如來家做客期間,文君同相如,兩人一見鍾情,相戀私奔成都。後來卓王孫為顧忌情面,也只好將新婿、愛女接回臨邛。但他們仍安於清貧,自謀生計,在街市上開了一個酒肆,“文君當壚”,“相如滌器”。

 

如今,邛崍縣城裡,“文君井”、“琴台”古跡猶存。飲料店加盟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時作《琴台》詩有句雲:“酒肆人間世,琴台日暮雲。”在文君庭園裡的“琴台”有一聯雲:“井上疏風竹有韻;台前古月琴無弦。”這些詩聯記述了當年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忠貞愛情的千古韻事。

 

邛崍茶廠,對邛崍傳統名茶取名文君,不僅富有深刻寓意,也是別開生面的,在當代中國名茶中,以古代仕女命名的,是極為罕見的。

 

邛崍茶產區分佈在邛崍山脈的南寶山、花楸堰等處的崇山峻嶺之間,一般海拔800~1700米之間;氣候溫和,飲料加盟雨量充沛,空氣濕潤,雲霧繚繞;土質深厚肥沃,是得天獨厚的產茶之地。茶樹的品種為當地的中葉種和花秋種,芽葉粗壯,深綠油亮,節尖較短,持嫩性強。

 

文君茶,以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,經殺青、初揉、烘二青、複揉、炒三青、做形提毫、烘焙等七道工序精製而成。成茶條索緊細彎曲,色澤翠綠,白毫顯露,滋味清醇。

 

在新中國成立之前,陝、甘及成都等地的茶商,以本品茶體厚、耐沖泡,滋味清醇,是暢銷上品而爭先搶購。當時稱為“本山茶”。在建國之後,邛崍茶廠將傳統的制做方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,茶品的品質不斷提高。1980年始定為今名。1985年6月農牧漁業部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名茶、優質茶評選會上,文君綠茶被評為全國11種名茶之一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